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也是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全球消费者的枢纽和平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2021年7月,商务部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五大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徐向梅
提升消费资源配置和引领创新大格局
主持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我国具备哪些基础条件和优势?
王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以国际大都市为依托的高度繁荣的消费市场,是消费城市的高级形态,具有丰富消费内容、高端消费品牌、多样消费方式、便利消费环境,是全球消费资源的配置中心以及引领全球消费发展的创新高地。从全球消费城市发展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强大的消费实现功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拥有全球范围最繁荣的消费市场,消费规模和功能位居前列,拥有完善的消费服务体系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全球140个主要消费城市,只有世界人口的13%,但对全球消费市场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
二是全球消费资源的聚集地,具有高效的消费配置功能。凭借在全球城市中的枢纽地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往往是全球著名消费品牌、各类消费资源高度集聚的地区,也是一国集中展示和输出本国特色品牌、消费文化的门户,能对相关产业和投资起到导向作用,带动全球消费供给和服务能力提升。
三是全球消费发展的风向标,具有突出的消费创新和引领功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兴起,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大量涌现,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新消费的展览展示中心、应用体验中心,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也为其引领全球消费创新提供动力。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同时也是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衔接、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
第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依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新动能。“十三五”期间,超大规模市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约87%。未来持续拓展消费空间潜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仍要发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点带面的引领支撑作用。
第二,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形成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支点的全新消费格局。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随着大型城市群、都市圈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强化消费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形成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支点的消费新格局,增强消费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
第三,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重要载体。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平台,持续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和服务业开放发展,打通国内外消费通道和市场壁垒。
第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强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牵引带动机制。消费创新需要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这是消费中心城市的突出优势。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聚集资源要素,激活创新创业、优化消费生态、促进消费创新,强化需求对供给改善的牵引作用。
第五,大型中心城市转型升级,迫切需要重塑城市新功能。随着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布局的变化,一些大型中心城市迫切需要调整城市功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城市消费分工定位,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国货品牌发展,培育提升枢纽、创新、产业和文化等现代城市功能。
全球重要消费中心城市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消费全球化进程、消费制度环境、城市自身优势及消费定位紧密相关。当前,我国已具备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
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居民消费持续升级,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市场支撑。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贸易大国、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居民消费需求更加关注品质、品牌,更加体现融合、健康和绿色,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消费群体消费带动力稳步增强。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区域体系支撑。新型城镇化推动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大型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卫星城镇为依托的大型城市群或都市圈加快形成。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持续加快,推动城市群内部实现消费联动。
大型中心城市消费集聚能力大幅提升,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载体依托。近年来,区域中心城市国内外消费品、服务消费持续扩张,特色、热点及主题商圈加快形成。2021年上海、北京、重庆、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过1万亿元,深圳、成都、苏州超过9000亿元,还有9个城市突破5000亿元,形成了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梯队阵型。
现代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新路径。一系列科技前沿创新技术加快突破和应用,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集聚商品和服务需求、更大范围整合配置资源、进一步激活创新创业活力提供了支撑。
国家消费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夯实了制度保障。近年来,围绕居民生活、扩大消费、营商环境、电子商务、流通创新、对外贸易等,国家制定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建设一批新平台,抖客网,开展了多类型试点。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消费政策体系优化完善,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
五大城市各具品质特色
主持人:我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哪些成效?具有哪些特色?
依绍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在带动一批大中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同时,也有助于加快消费扩容提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和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一年多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首店首发经济初具规模。首店首发经济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和北京作为代表城市,在首店首发经济方面持续发力并取得成效。上海作为吸引首店首发的先行者,首店新增数量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累计开设各类品牌首店1078家,2022年上半年吸引366家首店落户。2021年北京新落户首店(含旗舰店)901家,是2020年入驻首店数量的近5倍,其中全球首店3家、亚洲首店7家、中国首店59家,处于全国首店经济第一梯队。
原标题:【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内容摘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也是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全球消费者的枢纽和平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177546.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